分类:影视资讯/作者:网络//651 阅读
《社会主义好》——小立本、杨海
《社会主义好》算是新中国第一段歌颂型相声,由小立本跟杨海荃表演,也正是这个相声之后,歌颂型相声成为了全国相声演员的重点钻营对象。而在这之前的歌颂型相声,都是歌颂国府的,比如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系列抗日相声,因为歌颂对象不合适,所以也就没纳入新中国歌颂相声进行讨论了。
小立本也算是相声界的一个传奇,虽然是个侏儒,三十几岁了还跟孩子一样的身形,嗓子也跟没倒仓一样,就连周总理都不相信他是个成年人。但作为相声演员,这反倒是一种优势,让小立本拥有极好的观众缘,就连康克清都差点收他当干儿子,这大概是相声演员有史以来最重量级的干亲了。
小立本不但歌颂型相声独树一帜,传统底子也相当深厚,魏文亮的《学评戏》就是小立本亲自教的。
捧哏的杨海荃也是东北相声界的代表人物,不但自己技艺高超,还教出了不少名徒,比如人民代言人杨振华,郑好的恩师王志涛等。
《不离婚》——赵佩茹、李寿增
《不离婚》大概是新中国第一段以“女权”为主题的相声,这也是现有的相声音频中,最早出现“女权”词汇的作品。
《不离婚》的主题是歌颂新社会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极大提升,赵佩茹扮演一个抱残守缺的老封建,面对妹妹主张婚姻自由,嫂子改嫁并争取自己的财产权,最后连母亲放高利贷买来的媳妇儿都要跟自己离婚,逗哏演员在李寿增普及新中国《婚姻法》之后,改变了自己陈旧的观念,并且决定用全新的发了观念去回归家庭。
这个作品问世之后,在京津两地引发了巨大轰动,很多相声名家比如高德明田利禾都表演过,但效果都比不过赵佩茹。因为逗哏这个角色需要有老旧的口风,而且还要装出冥顽不灵拒绝接受新观念的态度,最后还有三段哭戏,这些复杂的技巧要求,除了通天教主赵佩茹,其他人都难以胜任。
《昨天》——常宝华、侯宝林
《昨天》是侯宝林大师为数不多的捧哏作品,也是最展示常宝华相声底子的一个佳作。
《昨天》讲述的是一个被旧社会各种压迫,最后突发疾病晕倒,在医院躺了十年,醒来后进入新中国,面对时代的变迁,人民的翻身做主,完全无法适应的“穿越人”。这个作品包袱不多,但结构严谨,而且题材新颖,对新旧社会有非常鲜明的对比。
这类歌颂型作品需要逗哏演员有极强的叙事能力,常宝华这种军旅相声艺人,恰恰在这方面是专长,所以在他婉婉道来的叙述中,观众深切感受到了新中国对人性的解放。
《假灶王》——刘宝瑞、李文华
《假灶王》是反封建反迷信的歌颂型代表作之一,个人觉得在包袱处理跟故事结构上,《假灶王》要胜过《一贯道》等同类作品。
这个作品的故事主线就是一个笃信灶王爷的封建母亲,在儿子的欺骗下,把猪八戒画像当灶王爷,闹出各种光怪陆离的笑话。这个段子的捧哏是年轻的李文华,跟后来和马季姜昆合作的口风不一样,李文华对于刘宝瑞偏老派的节奏也能很好适应,没有任何撒汤漏水的地儿,冷面捧哏大师当之无愧。
《友谊颂》——马季、唐杰忠
《友谊颂》是特殊时期获准演出的第一段相声,也是一段充满了鲜明时代特征的相声,马季也因为这个作品,被誉为是歌颂型相声的代表人物。
相比特殊时期之前讽刺旧社会歌颂新社会的相声,《友谊颂》去掉了最重要的讽刺功能,也就是不准踩一捧一,只准干巴巴的歌颂。马季为了这个作品,被各种外行指导,把一些莫名其妙的词汇加进去,弄得整个段子包袱缺失,本来幽默的语言被口号代替,结构也略显凌乱。从马季先生对艺术的坚持角度,这个作品是不及格的。
《友谊颂》毕竟是我在那个年代,一次特殊的创作经历。这段相声的很多语言,成为当时的流行语言。而且,很多六七十年代出生人以为相声就是从那个年代开始的。
但这个作品却是那个至暗时期,点燃老百姓对相声热爱的重要标志,它就像一缕希望之光,照亮了整个曲艺界。
《登山英雄赞》——马季、唐杰忠
《登山英雄赞》将传统相声《八扇屏》的梁子,改编成歌颂型相声的实验之作,从观众的认可度来说,这种尝试是非常成功,而且符合当时的时代需求。这也极大发挥了马季先生的天赋和优势,他既有老艺人言传身教,又有自己下基层的各种生活体验,所以在拆洗传统段子,将其填充时代主题这方面,马季可算是一骑绝尘。
《京九演义》——侯耀文、石富宽
侯耀文是侯宝林大师言传身教,作为侯门二代掌门全力培养出来的人才,相比姜昆冯巩等专注于新相声,侯耀文在新相声和传统领域都有相当高的建树。
而《京九演义》就是侯耀文将传统评书和歌颂主题结合最好的作品之一,侯耀文比较擅长的角色就是那种狗中带怯的小人物,而铁路工人李铁柱正好按照这个路子去塑造,再加上评书艺人石富宽在旁边全力托住,时不时穿插一段传统批讲,让一段歌颂主题的相声瞬间变得妙趣横生,笑料白出。
《枯木开花》——赵伟洲、杨少华
这个又名《枯木逢春》,赵伟洲在创作这个段子的时候,并没有想到它会大火,更没有想到会成为他跟杨少华的代表作。
89年铜陵杯相声大赛,主办方想要找苏文茂出山演一个作品,但苏文茂以年龄太大推脱。于是主办方找到大徒弟赵伟洲,承诺只要苏文茂愿意出山,他就可以演一个自己的作品。于是赵伟洲给苏文茂创作了一个《维纳斯的遗憾》,顺道写了一个《枯木开花》跟杨少华一起出演。
结果歪打正着,苏文茂的《维纳斯的遗憾》没火,《枯木开花》一炮而红。这个以老年人婚姻为主题的歌颂型相声,杨少华把一个被儿女啃老但又勇于追求爱情的蔫老头形象完美演绎,而赵伟洲甘愿作为绿叶,把大部分包袱都给了捧哏一方,不但发挥了杨少华蔫哏的风格,还创造了“我要开花”等热词。
所以说,不是歌颂型相声不可乐,而是很多创作者将重心放在了歌颂,而放弃了包袱的本质,换上赵伟洲杨少华,歌颂型相声也照样火遍全国。
《解放战争中的一幕》——王自健、陈溯
从文本来看,《解放战争中的一幕》确实是歌颂型相声无疑,符合讽刺国军,歌颂我军伟光正的基本盘。而且还把很多网络段子,以及传统相声的梁子完美融合,在节目完整性和包袱密集程度上,要胜过郭德纲的《西征梦》。
但听过小剧场版本的观众,却很难把这个段子归入歌颂型相声序列中,就因为王自健太过于放飞自我,经常莫名其妙的加一些现挂,让本来伟光正的包袱,变得好像在阴阳怪气的讽刺。尤其是教员和常凯申版的金盔铁甲,简直是作大死的节奏。
这其实也跟当时整个相声小剧场的大环境有关,郭德纲也好,王自健也好,苗阜金岩等同时期的年轻演员,都爱在相声中夹带私货,并且指桑骂槐的试探语言底限。
王自健被誉为小剧场开车第一人,相声界的苏马赫,后来第二班被重点监管,也是他尺度太放纵的关系。
《一天零一夜》——刘俊杰、王宏
笑话篓子刘俊杰的代表作,也是电视相声没落,相声回归小剧场以后,能够搬上大荧幕的最高质量歌颂型相声。
《一天零一夜》主题虽然是歌颂好人好事新风尚,但也加入了很多讽刺的元素。而且小剧场完整版中,有三点式姐姐这段剧情,但刘俊杰并没有将其庸俗化,而是采用了“荤段子素着使”的技法,虽然打点擦边球,但其实一点不落俗,这也是笑话篓子的功底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