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《黄梅戏》到《西游记》,唱火一次被骂一次,小潘潘有点难

分类:影视资讯/作者:网络//873 阅读

《学猫叫》这首歌的走红,恐怕是负面多过歌曲本身,所以也并没有人留意小潘潘这个歌手,直到她在短视频平台演唱了一段歌曲《黄梅戏》中与黄梅戏有关的段子,才让人们再次注意到她的存在

当然,一个人的短视频要被关注,绝不可能只是因为一个作品,大概是一些听后感觉上头的网友,点开之后发现小潘潘的演唱风格,几乎全是一个腔调:只唱高潮部分,一刚一柔两种唱法。喜欢这种风格的人便点了关注,如今已逐渐拥有了600多万粉丝,数量堪比六个张惠妹,不可谓不火。

歌曲中带有《黄梅戏》片段被批,唱《葫芦娃》也不行吗?

虽然小潘潘演唱的,只是慕容晓晓歌曲《黄梅戏》中的几句,事实上黄梅戏官方也并未表态,而电影频道只是在同期发布了一段《黄梅戏》选段。整个事件相当单纯:一个是按自己风格唱歌,也并非专业黄梅戏表演;而电影频道则发布了一段视频,意在告诉网民这才是真正的黄梅戏,希望大家关注传统艺术。

结果一些习惯了借题发挥的人便开始大肆攻讦,声称小潘潘这种行为简直罪不可赦,动辄以守护传统文化为由破口大骂,进而将简单的娱乐事件,变成了一场宣泄个人情绪的网络狂欢。

且不说翻唱一首流行歌曲,与尊重传统到底有几分关系,那人家唱几句《葫芦娃》又哪里对传统不敬了呢?

小潘潘自然不敢违拗,赶紧把视频给下了,正儿八经把《黄梅戏》重唱了一遍,结果可想而知,不是黄梅戏的味道,也不如慕容晓晓的歌曲《黄梅戏》。

到底是证明《黄梅戏》好重要,还是证明小潘潘差重要?

小潘潘演唱黄梅戏之后,引来不少网友PK,于是许多人纷纷放开嗓子,有用流行歌曲唱法的,也有唱标准戏腔的,网络大为流行,风头一时无两。

这个热闹场面本是件好事,连电影频道也发布了黄梅戏段子,不想立即有人进行“痛批”之类的解读。小潘潘迅速意识到“错误”,正儿八经唱了一段不是那么回事的黄梅戏,自然没办法与经典唱腔抗衡。相反,将自己唱功中的薄弱环节暴露无遗。

既然黄梅戏的传统唱腔已经没办法超越经典,那为什么还不创新?当初慕容晓晓一曲《黄梅戏》,让多少人跟着学习和了解黄梅戏?

小潘潘自然也意识到,采用传统唱法,自己无异于东施效颦,贻笑大方,不但不可能超越经典,恐怕连普通戏曲演员的水平也达不到,毕竟这不是她专业!于是,她又继续用自己独特的唱法来了一段动画版《西游记》主题曲——《猴哥》!

如果说黄梅戏是地方戏曲,那《西游记》可是四大名著,于是又有人急了!

唱完《黄梅戏》,你又来唱《西游记》,和传统文化杠上了?

不要说一种新的唱腔了,即便是京剧中流行了许多年的乾旦(男唱女声),著名如梅兰芳等绝顶艺术家,在一些时候依然会被人诟病。直到今天,歌手周深的女声唱法也曾被同学们嘲笑。

可想而知,小潘潘走红所采用一人两种情感的唱法,很多人是难以接受的。何况她唱完黄梅戏又来唱《西游记》歌曲,这无疑也被一些自媒体盯上,只要来段文字或者视频稍微煽情,便会有很多网友趋之若鹜,跟着痛骂,引得流量无数!

不要说小潘潘了,当年《大话西游》刚出来时,票房口碑双惨淡,多年以后才得以封为神作,六小龄童老师至今还对周星驰的扮相耿耿于怀。但随着时间推移与观念的转变,面对后来诞生的《大圣归来》等西游题材作品,就连最保守的六小龄童老师也变得开明了许多。

文艺作品,贵在创新,须承认年轻一代的优秀!

文艺作品,除了在艺术方面的高度与成就之外,最重要还是让大家娱乐身心,在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,紧随听众需求与时代脚步不断创新,否则必将面临淘汰!

对于小潘潘刚柔结合,快歌加甜歌的演唱方式,有人甚至戴上了有色眼镜,这真是有些太过自恋的成分。如果以这种心态听歌或者欣赏任何文艺作品,恐怕都能幻想出许多“莫须有”的东西来,佛说“心中有什么,就会看见什么”,我们七八十年代过来的人,即便那个时代传统的思想,听许多杨钰莹、孟庭苇的甜歌,都只会觉得清纯舒适,而不会有半点意乱情迷之心。

当然,对于确实不喜欢这类唱腔的,也再正常不过,轻轻划过,不带来一句评论即可。也大可不必一副正义凛然、深恶痛绝的样子,正所谓“道不同不相为谋”,有人喜欢苏东坡的豪放,就偏偏接受不了李清照的婉约,也并无对错可言。

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,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并不提供资源存储,也不参与录制

Copyright © 2024 阳光影视(www.bbblx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

顶部
APP
Logo

下载影视APP,享受更流畅的体验!

立即下载
×